第411期營商之道 – 疫情過後的工作對比
Original by Dr. Steve Wong黃楚祺博士
06/05/2022
足足兩年時間沒有出差到國外,在這段期間只能透過視像跟公司員工、客戶、供應商、環境公署及協會溝通。整體而言,工作量沒減反增,效率也提升了不少,因為省下了交通時間。在這疫情期間,很多店舖及餐廳因為有社交距離的措施,於是就乾脆不出門,每天花在線上會議及用手機聯絡也超過十八小時以上。現今有很多提供視頻會議網絡的公司,他們不斷更新及改善系統,使到用戶們不斷學習及適應。對從未用過電腦的我,在疫情開始時被迫一點點地學習使用此等開會的模式。但我的最大問題是反應比較慢,由手指到眼睛、甚至腦筋都十分遲鈍,令到學習時間比別人長。家中的小朋友教我也教到很不耐煩,他們會索性幫我把開會的連結直接放在電腦的桌面上,開會時只需按下鍵盤便可以加入或主持會議。但遇到其他電腦上的問題,還是經常發生的,家人認為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耐性,心中只想按一下鍵盤便能達到目的,更加不願把問題先了解或上Google網搜尋一下。
目前出差,比較具挑戰性的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檢疫要求,一般要上網下載不同形式的表格,填寫後連同針卡、核酸測試結果一併交回,然後等待回覆,之後再下載成QR 碼,非常煩複。另外有些國家要簽證才可進入,還要親自填寫,因為他們的批核只能發至申請人的手機或電腦,我沒有時間去全部自己處理,只能把自己的手機交給朋友或同事代勞。儘管如此,有時表格的設計也不太清晰,往往未能順利地填寫資料。正因如此,我也試過因為填錯資料而被拒絕入境到尼加拉瓜及領取印度簽證。
在現今社會,人類生活太過依賴科技,我們去餐廳也只能透過QR碼去點餐,沒有太多的選擇,也不可以一問一答餐單上的問題。這樣的事也會發生在船公司或政府部門的電話查詢上,我們必須要查詢他們範圍裡面的問題才可以取得答案,如果是詢問指定範圍以外的問題,有時就要等候數小時才會有人接線。這情況經常出現在馬士基航運,我們因為有一貨櫃損毁問題而去找船公司理論,同事每天要花數小時去等候電話接駁到客服去討論解決問題,這樣真是十分浪費人力資源。疫情後人與人的接觸只會越來越少,因為大家已經找到方法是不用見面、不用說話,全部用填表或文字去溝通。
相反我個人就比較喜歡面對面的接觸交流,尤其是疫情期間所認識到的朋友、包括公司同事,有些還是素未謀面的,大家一直也很期待疫情後見一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