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瑞士日內瓦BC ICC-16 委員會議,談及廢塑料在出入各國的法規時我分享了我的看法。我強調我們行業不幸受巴塞爾公約的限制,因公約的條文針對是“waste”,即廢物圾垃。我們不是處理垃圾!而是可回收的再生材料,可能很多人搞錯或不理解。官員往往在媒體的報道連同偏見的視頻先入為主的感覺是所有廢塑料是市政垃圾,忽略我們入口的廢塑料主要是已初步分揀好的資源性廢塑料。而出成率一般要八成以上,太低的出成率在成本上是做不了,跟本無利可圖。回收料包括工廠回收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料,以及石油化工廠生產線產生的可回收塑料,它們是百分之百可以回收。官員在聽我敘述,但我不知他們是否能明白。我並強調業界不會在書信電郵內容用上“waste”一字,我們一般是用“material” 或“scrap ”材料或廢料來形容。有些國家,例如越南只能用HS3915 廢物編碼報關入口,把我們的可再生資源標籤為生活廢料。
為何廢塑料被邊緣化到今天的地步,我們要從巴塞爾公約的出現說起,事沿在70-80年代很多工業國家把它們的有危險廢棄物甚至核能廢物運送到落後國家及海洋棄掉及堆埋,加拿大率先領導公約的發展,目的是減少危廢的產生,掌握環保處理危廢及減少國與國之間危廢的運送。公約在1992 年五月五日正式啟動法制,而當時有20個國家參與,而今天有191 國家連會員。美國是唯一發達國家不參與,但美國官員則以觀察員身份積極參加會議,支持部份公約的政策。
由開始至今天,這公約不是為我們回收行業而設,最致命的是把我們資源性行業污名化。業界很多時感到自豪是因為我們把廢塑料再生成可持續的材料。誰知道最權威的立法機關聯合國的巴塞爾公約把我們的行業趕盡殺絕,還給業界朋友背上污染地球環境生態的罪名。其實在近年巴塞爾公的修改進一步限制跨境廢物運送,全球的回收率未因此而增加回收,仍然處於百分之九或以下。
我們行業最諷刺的是不懂我們行業的官員為我們立法,用於垃圾及危險廢物的法例來監管這行業。
Dr. Steve Wong 黃楚祺博士
8/7/2024